2018年6月15日,CFDA官網更新了一則重磅內容:批準PD-1抑制劑Opdivo用于EGFR/ALK陰性的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二線治療。
這給翹首以盼的中國腫瘤患者帶來了無限生機,標志著中國腫瘤治療開始與國際接軌,正式進入免疫治療時代。
大半個月過去了,人們心心念念的O藥定價問題,一直懸而未決。不過江湖從不缺少關于O藥的傳說,從一年15萬到60萬的都有。只怕這個問題還需要等到官方公布消息才能得到準確答案了。但總歸,不會便宜!
今天想跟大家說說為什么腫瘤新藥定價這么貴
究其原因,主要有三
研發成本高
網上有一個精彩問答,形象地詮釋了這一點:“一粒藥成本只有1分錢,為何要賣500元?”
“因為你買的是第二粒,第一粒的成本是50億元?!?/p>
研發新藥需投入巨量資源,從前期藥物實驗,到三期臨床研究,平均耗時十幾年,耗資幾十億元,且新藥上市的成功率僅為1/4000。也就是說,藥企花出去的巨款很多都打了水漂。
以諾華制藥為例,1997~2011年間,總研發費用為836億美元,最終被批準上市的新藥有21種,平均每個新藥研發費用是40億美元。
專利保護期
為鼓勵藥企積極研發,保證回收成本,藥物都有專利保護期,一般為20年,在此期間,其他藥企非特殊情況是不允許仿制的。
此時藥品呈現壟斷局面。
市場容量小
2016年,上市了一款最昂貴的藥物叫做“阿利潑金”(Glybera)。其適應癥的患病率僅為百萬分之一,因此該藥在歐盟的市場容量只有150~200人。為維持利潤,定價必然高,然而上市至今,也只有一位患者接受了治療。
腫瘤新藥貴,是不是可以買印度仿制藥?
正在熱映的《我不是藥神》其實折射出一個很無奈的窘境:國內有些腫瘤病人因為買不起正版原研藥,而選擇廉價卻安全療效并不保障的印度仿制藥。這種選擇是否妥當呢?
首先,從腫瘤臨床角度上來說,我們鼓勵患者購買正版原研藥。前面也說到,新藥從研發到上市耗時十幾年,經過無數的臨床試驗和研究,可以保證安全性和有效性。而印度仿制藥的療效則會差很多,病友們的反饋也是有的有效,有的無效后再回來用原版藥物。
此外,由于缺乏規范的管理,一大批不法分子抓住仿制藥漏洞,以假藥充當仿制藥,賣給國內的腫瘤病人。最關鍵的是,仿制藥與假藥難辨真假,可能等疾病進展以后才能發現,可能這時已經為時已晚了,往往是以生命作為代價。
購買腫瘤新藥的幾點建議
1、盡可能是使用正版原研藥。作為腫瘤醫學專業人員,我們不認為印度仿制藥的藥效能與正版原研藥一致,且藥物使用的安全性毫無保障。只有使用正版原研藥,才能真正保證腫瘤患者治療過程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。
2、如果一定要購買印度仿制藥,請擦亮眼睛。不要相信代購!不要相信中介!不要相信所謂病友轉介!請病友或病友家屬自己親自確認藥物來源。切不可讓犯罪分子有可乘之機,謀財害命!
3、腫瘤藥屬于處方藥,必須在臨床腫瘤醫生的指導用藥。購藥需由腫瘤醫生開具的處方,否則可能為假藥、失效藥等。